查看原文
其他

6月6日,和陈sir、阿圈相聚武功山

永远好奇的王小磊 小磊Thinking
2024-09-21

6月6日,和陈sir、阿圈相聚武功山。(突然意识到赞群的人数也是66,真是缘分)


都说从学校毕业以后,很难再遇到能聊深入话题的人,因为彼此缺少无利益的信任基础。


我们都受老唐的影响,各自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,接受了价值投资的理念,虽然投资赚钱的路并非只有这一条,但价值投资这条是最适合我们性格的。反过来,在这条路上的摸索学习,也深深影响了我们看待人生,朋友等周边一切的态度。


正如丘吉尔所说:We shape our buildings,and afterwards our buildings shape us.


我是一个做事思前想后的人,说白了就是容易犹豫,是个缺点。


和陈sir、阿圈的见面源自陈sir的热情邀请,阿圈也@了我,而我知道,见面一定可以聊得来,也不会有什么顾忌。与见其他人不一样,我们在初入群时,就经过了理念的筛选,加上一年多的闲聊,并不算“生人”了。所以没有太多犹豫,加上长沙至萍乡高铁不到半小时,立即买票出发。


关于见面及爬山的过程,陈sir和阿圈已经写得非常好了,有兴趣的可以看他俩写的。



我还不太擅长如何记录生活,只能跟着脑海里的印象,想到某些点就顺势记录下来。


01

关于爬山



1、陈sir的细心,把我和阿圈一再感动到。出发之前,就一再提醒我们带够衣服,其他不用管。而我们也确实如此,全程无脑跟随,我和阿圈事先连武功山三个字都没有搜索过。


2、陈sir给我们准备的干粮极其丰富,水、士力架、自嗨锅、鸡蛋、苹果、香蕉、饼干、面包、每日坚果等,还整上了跑马拉松用到的能量胶。而且陈sir全程替我们背着,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负担。


3、我能全程爬到金顶,功劳要100%归功于陈sir和阿圈的鼓励,否则,一个平时缺乏锻炼的我,是绝无可能坚持下来。到了后半段,在群里嘴硬的我,实际已经有点体力不支,陈sir还主动帮我背了包。小伙伴们完全可以想象陈sir有多么强,除了替我们背吃的,还背了我的包,还要加上自己的包。他自己的记录是84分钟登顶,而我们三人从早上10点多一直到晚上6点才登顶。


4、爬山的过程属于边吃边聊,心情轻松愉悦,越到后面因为我的缘故,休息频率也越来越高,不过因为注意力大多在彼此的交流上,其实也让自己忘掉了身体上的疲惫。


5、还有一点感触很深,爬山的人绝大部分是大学生,能明显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活力,而陌生人之间的鼓励也很纯粹,彼此说着加油,但大都报以和善的微笑,而不是投来怪异的眼光。这样的人际氛围,我想是少有的。


6、第二天早上下山途中,我们三个中间休息时,拿出手机背单词,正好完成每天设定的任务,估计不少人看到这一幕,内心在想:这三个奇葩,爬山?背单词?但这对我们来说,就如吃饭喝水一样平常。


7、爬山遇到的天气不太好,没能看到日落和日出,但我一直认为,留下遗憾是好的,我不希望美好的人和事物总是最后一次,而是希望再来一次。(此处没有汽油)


02

关于陈sir



我其实属于钝感力比较强的人,容易给人对什么事都有点漠不关心的感觉。


因此在群里,我算不上活跃,见面之前如阿圈所说,交流其实并不多。


陈sir是个极度自律的人,因为个人和阅读的缘故,早早就规划了自己的人生,而且一直在坚定的执行。交流中,我们都认同老巴也好,老唐也好,都是很早就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,不想要什么,在这一点上,想得非常透彻,然后坚定的执行一辈子不动摇。这样的做法,可以取得远超一般人的复利效应。


在他的规划中,时间应该投入在哪些事情上,将来才不会后悔,以此确定目标。而后每天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去做这些事。我想这就是段永平一直在强调的,首先应该做对的事情,剩下的执行,就是一个把事情不断做对的过程。


03

关于阿圈



阿圈是个社交牛人,也非常细心,总能照顾到大家的方方面面。第一天的晚饭,就和老朋友一样,敞开了聊,谈了对很多人生重要事情的看法和决策。而他也想得非常透彻,要什么,不要什么,非常明确,这一点我想在同龄人里是罕见的。


有了明确的想法后,其实可以减少大量的时间浪费和精神内耗,专注在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上。


如果最终目标是100分,信念当然是认为只要方向正确,实现只是或快或慢的问题。但我的理解是,不是达到100分我们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,而是即便只是实现60分,甚至更低,我们其实也是部分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,有缺憾不算失败。


只是说,如果确实达成目标的欲望强烈,那就应该适当的对自己上强度。


不过,保持一定的松弛感也是一个非常舒服的状态,这并没有对错之分,只是选择不同,关键还是自己想要什么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谢谢阿圈送我的书《当下的力量》


04

聊天引发的思考



1、关于价值投资。


想要透彻理解巴芒,最好的方式还是大量阅读相关著作,尽量把所有细节理解完整,否则容易产生对个别案例和理念的错误解读。这个阅读和思考过程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。我们很幸运遇到了老唐,在他的解读下,我们不仅节约了大量的阅读思考时间,更重要的是,保证了我们对巴芒的理解没有跑偏。


某种意义上,老唐是延长了我们生命的智者。我想一定有不少人和我都有过这种感受,价投的相关理念都认同,但就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,始终无法落地,我们都知道价投是对的事情,却不知道怎么把这件事情做对。


要靠自己的摸索,恐怕一辈子也做不到,至少我自己是如此。


2、关于阅读。


我们都认为,阅读是成为价投的底层能力,如果不热爱阅读,不保持开放的心态,这条路很难走下去。这也是为何身边能聊这个话题的人异常少的原因。因此要感谢互联网,让如此一群小众的人会聚在一起,感谢老唐、菊姐、8哥。


3、关于书籍。


我们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自己,并非是某一本书塑造的,而是N本书的阅读塑造的。有些书可能只有一个观点打动自己,有些书可能有很多观点打动自己,而我们在阅读过后,会把这些观点运用到自己身上,从而影响自己身边的现实世界。这种影响越正面,最终就会形成一个正循环。我想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,不仅仅只是收获了阅读享受,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,切切实实带来了现实中的某些收益,不仅限于金钱方面。


4、人与人的交流是有前提的。


两个人要能顺利的交流,前提是具备类似的知识背景。假设交流价值投资这个话题,需要ABCDE五个点,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项,都会导致理念的理解偏差或者分歧,从而导致交流的不顺畅。


至少目前我发现,大家能走到巴芒这条路且不动摇的人,大概率都具备相似的背景,比如接受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理念,有一定的商业经验,挨过市场的毒打等等。这些背景缺少某一点,都会有一定概率导致最终偏离这条路,无法实现内心的真正认同。


5、关于奋斗。


人类一直是,而且未来也将是多代人的竞争。类似于书籍传递着人类的智慧,商业和人的竞争也是如此。要在某个领域胜出,靠的是积累。这种积累有时候一代人无法完成,需要几代人的努力。


因此,如果自己的上一代没能为自己创造好的条件,那我们也应该自己努努力,争取为下一代打下一些基础。并不是说要让下一代去完成自己的想法,而是让TA能有一个自由发挥的条件,去凭着热爱和兴趣创造,而这一点无法忽视物质基础的作用。


05

后记



因为回去的高铁是同一趟,我继续和阿圈聊得意犹未尽,关于人生,关于投资,关于未来,我相信下次见面的我们,因为继续阅读和学习,又会有新的想法可以碰撞。


此刻,特别庆幸,当初加入赞群时没有太多犹豫,否则错过这么一群好友是我一辈子的重大损失,无法用金钱来衡量。


我想未来的自己也会如老巴在回答股东提问时一样:如果能再多一天,你和芒格会如何度过?老巴的回答是:就像过去的每一天一样。


我想面对这群好友,我也会是一样的想法。


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小磊Thinking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